因此,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经过工程总体充分论证,工程领导小组慎重决策,决定不再进行第二次试验。以双想模式保障试验需求 讲述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管 卢亮亮 我是一名从事嫦娥四号任务总体设计和月球探测后续任务规划论证的系统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作为有效载荷总体单位,负责抓总落实。支承臂主管设计人员徐铮患有肾结石,受疫情影响,没人能及时替换,他靠着吃止痛片扛过了一次次病情发作,直到完成工作才去医院就诊。航天人历来是一个强有力的大团队,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努力,才能共同成就梦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功立业。我们邀请其中多位代表讲述奋斗故事,致敬青春力量。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嫦娥五号腾空而起,将完成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收官之作。
为了圆满完成地月往返运输任务,轨道器必须实现重量轻,连得紧,分得开,抓得住,转得过,回得来。我们型号队伍按照发射场技术流程,结合地面发射支持系统产品及海南极端天气特点,把工作项目、资源、人员细化到小时,最终将恢复周期压缩为35天,探索出了一套适用于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的流程优化模式。嫦娥五号成功了,作为备份的嫦娥六号该干点啥?我们也在寻找新的目标,想着再创点新。
胡浩:地质的同志在地球上采样是干过的,所以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向地质的同志们学习,到地质有关单位去看,他们在地球采样是怎么进行的。如果少拿一点月壤,像苏联那样拿几十克百八十克,我们可以完全不采取这种方案。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0-12-21 8:57:51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探测器方案曾被明确反对 揭秘嫦五背后故事 12月17日1时59分,经历23天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为月球采样 航天人曾向地质人学习 探月三期工程从立项之初,就力求技术跨越,而技术创新的第一个点,就放在了月球上的采样。
被迫推迟发射 探月三期如何调整?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从立项之初就明确了用于将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到月球上的任务。嫦娥五号重达8.2吨,是我国目前发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测器。
为了这一任务,探测器团队的成员曾经专门到地质部门取经。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圆满完成。胡浩:虽然运载火箭拖了两年时间,但这次表现非常好,把我们整个三期任务的精度打得很高。胡浩干了三十多年航天,这是他碰到过的唯一一次专家明确反对。
掌握了采样的知识基础之后,我们就开始思考在月球上怎么实现采样。所以在一开始,我一上任就先布置这几个课题,在原来论证的基础上是不是我们要干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我们要不要拿回约两公斤的月壤,还是少拿一点也可以,这是我们的课题。另外也对嫦娥五号进行了存储,出不去门就得有地方放,对存放的环境条件和监测的措施手段进行完备的设计,分析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这两年抓紧干的事。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航天发展的特点就是我们每一步都要往前去走,每一步都想往前去迈,否则的话就没有发展了。有了这200多公斤燃料我们就开始想完成了主任务,是不是还能干点什么事,是到天上其他地方看看,还是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拉格朗日点绕一绕,我们也在认真研究。
然而,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在发射后346秒时突发故障,发射任务失利。另外,石头是碾不碎的,在我们取芯袋会造成很硬的一个结,在我们回收过程当中,还会出现问题。
探测器要经受住超过100摄氏度的月面高温考验,克服测控、光照、电源等方面的条件约束,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主份还没打,我们备份还有重新调试试验的时间和机会,我们在这两年就把嫦娥六号的计划往前调整了。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每一个传感器,每一个动作都牵连一系列的工作,都是要进行攻关的,因为没有一个样板可循。
在这么好的前提下,还是有一点美中不足,就是我们前期准备钻两米深,按照这个去设计我们钻取过程,但下面是石板,从雷达的回波图面上看,下面石头还是好几层,打不下去了,没能完全如愿,打了大概不到一米。探月工程三期在立项的时候就有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两次发射,嫦娥六号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那时候还没有进行集成。
从科学家们来看,钻得越深越好,但是再钻带来的风险也很大,要看时间和功耗能不能支撑。将它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41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是对运载火箭能力的集中检验。
而在当年,胡浩他们提出探测器方案的时候,有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发射精度高 省了两百多公斤燃料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火箭与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终于迎来了发射时刻。
其实两年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很不容易了,对我们做火箭的同志来讲,这也是硬要求,他们就得天天加班加点,自己就逼自己所以在一开始,我一上任就先布置这几个课题,在原来论证的基础上是不是我们要干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我们要不要拿回约两公斤的月壤,还是少拿一点也可以,这是我们的课题。这次失利让原本预计2017年年底发射的嫦娥五号,被迫停了下来。钻两米当然是好事,没有钻到两米也可以接受。
探测器要经受住超过100摄氏度的月面高温考验,克服测控、光照、电源等方面的条件约束,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胡浩:没有火箭你上不了天,当时探测器已经加工都准备出厂了,怎么办?这是我们要处理的问题,还有后续这些任务怎么处理,在那停放多长时间?后续还会碰到哪些问题?火箭的问题怎么处理?我们首先和做火箭的进行沟通,探讨怎么走出困境,当时提出来看看能不能用两年的时间把这个问题解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胡浩:我们着月点相对比较好的,还比较平整,土质状况也比较好,落的姿态也比较稳,角度偏差也比较小。
为月球采样 航天人曾向地质人学习 探月三期工程从立项之初,就力求技术跨越,而技术创新的第一个点,就放在了月球上的采样。《面对面》记者第一时间在北京专访了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
航天发展的特点就是我们每一步都要往前去走,每一步都想往前去迈,否则的话就没有发展了。在这么好的前提下,还是有一点美中不足,就是我们前期准备钻两米深,按照这个去设计我们钻取过程,但下面是石板,从雷达的回波图面上看,下面石头还是好几层,打不下去了,没能完全如愿,打了大概不到一米。主份还没打,我们备份还有重新调试试验的时间和机会,我们在这两年就把嫦娥六号的计划往前调整了。为了这一任务,探测器团队的成员曾经专门到地质部门取经。
发射精度高 省了两百多公斤燃料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火箭与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终于迎来了发射时刻。掌握了采样的知识基础之后,我们就开始思考在月球上怎么实现采样。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也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圆满完成。而在当年,胡浩他们提出探测器方案的时候,有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
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比如表取怎么采,钻取怎么采,采了以后怎么封装,怎么转移,怎么适应采样的设备和月球的环境等等。